您好,欢迎访问开云网站!
您好,欢迎访问开云网站!
集团动态
联系开云
发布日期:2024-10-14 作者:开云
【编者案】
在全球变暖趋向下,天气暖湿化加重,高原冻土勾当层变厚。在极高海拔地域,年夜量湿地、池沼消逝,冰川加快消融。最新研究注解,青藏高原亚洲水塔区在变暖、变湿、变绿的同时,还在变开云体育app暗,这将增添我国极端天气事务产生的频率。
冰川转变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愈来愈直接而具体,庇护冰川已成为一个全球课题。
2024年,是彭湃新闻存眷冰川庇护的第三年。从祁连山摆浪河21号冰川到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再到海拔6500米的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我们履历了风雪,挺过了冰冷和高反。此次,记者追随科考队前去海拔5500米的冬克玛底冰川和位在低纬度地域的达古冰川,延续记实全球变暖趋向下的冰川转变,和科学家们在冰川庇护方面所支出的尽力。
科考队从海拔5050米的中国科学院唐古拉冰冻圈与情况不雅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唐古拉站),将一台搭载有探地雷达的年夜型无人机输送到了冬克玛底冰川,预备在这里进行一次周全扫描。
假如不出不测,探地雷达升空,将切确获得冬克玛底冰川的冰下地形和地表地形数据,评估冰川转变趋向,为天气转变研究和区域水资本治理供给科学根据。
遗憾的是,“天公不做美”。合法无人机颠末调试预备起飞时,现场下起了雪,低温高海拔飞翔情况,可能已超越无人机的承受规模,屡次测验考试怎样也飞不起来。
“我们今天先收队,归去总结一下。”负责此次科考的唐古拉站站长何晓波让队员们先返回休整,预备和往年一样,第二天靠人力抬着探地雷达上冰川扫描。
风雪愈来愈年夜,何晓波骑上了他的摩托车,顶着风雪波动着往山下驶去。
这是彭湃新闻(www.thepaper.cn)存眷冰川庇护的第三年。2024年8月中旬,长江源冰冻圈水文与生态情况综合科学考查在唐古拉山中段冬克玛底冰川展开,彭湃新闻记者随着科考队,登上了这座海拔5500米的冰川。
作为天气转变的“前哨”,冰川对全球天气的响应尤其较着。在冬克玛底冰川,科考队不雅测到的环境,与之前在祁连山摆浪河21号冰川、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不雅测到的根基不异,它们都在加快消融。
负责无人机丈量工作的科考队员薛雨昂向记者供给了一个直不雅的数据:2011年摆布设立在海拔5400米的景象形象站,在2023年已降落至5391米。
“这申明冰川调蓄能力在下降,轻易致使生态情况呈现掉衡。”何晓波暗示,长江源区冰川消融加快、厚度减薄,必然时候、水平上有益在下流地域生态情况变好,但也使青藏高原地域冰湖溃堤、冰崩等灾难频率增添。
为应对天气转变、冰川消融,当前需要做的是:削减冰川污化的物资来历,庇护好草地生态。
变薄的冬克玛底
从唐古拉站前去冬克玛底冰川约14千米,年夜约三个小时车程。
科考队的车辆一路波动着在高寒草甸上迟缓行驶,接近冬克玛底冰川时已近午时。跟着气温上升,冰川融水构成的河道从开初的清亮最先变得混浊,水流声也愈来愈年夜,哗哗作响。
冬克玛底冰川位在唐古拉山脉,是由一条朝南向的主冰川和一条朝向西南的支冰川汇流而成的复式山谷冰川。主冰川结尾海拔超5000米,是长江源支流布曲的泉源。
更加非凡的是,冬克玛底冰川仍是长江源区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参考型冰川。1989年,我国科学家便最先对冬克玛底冰川进行不雅测,现在已有长达35年的持续性不雅测,其野外不雅测资料在国内仅次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本年8月15日一早,彭湃新闻记者追随此次负责无人机丈量工作的科考队员薛雨昂、徐强强,前去冬克玛底冰川中脊(记者注:中脊位在年夜、小冬克玛底中心的山坡),他们预备应用无人机扫描年夜冬克玛底冰川。
一行人穿戴冰爪横穿小冬克玛底冰川,再攀至海拔高度5527米的中脊。
8月14日新下的一场雪,在小冬克玛底的冰面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粒雪。薛雨昂蹲下来,用手扒开粒雪说:“这是冰川的水系。”将耳朵靠近,能听见水流的声音。如许年夜巨细小的冰川水系,密布在小冬克玛底概况,像毛细血管一样,然后聚集到冬克玛底河道域。
薛雨昂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也是负责本次无人机遥感手艺不雅测冰川的首要科考队员,这是他与唐古拉山脉地域冰川打交道的第六年。为不雅测冬克玛底冰川,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TLS)手艺和无人机遥感手艺(如UAV-SfM等),以获得高分辩冰川转变数据,薛雨昂来了这里十屡次。
彭湃新闻记者抵达中脊后,俯瞰年夜冬克玛底部门冰面和冰川结尾,发现冰层概况呈灰黑色,看起来很脏。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唐古拉山冰冻圈与情况不雅测研究站站长何晓波注释,这是由于冰川概况被附着了黑炭和粉尘,它们经年夜气环流从其他处所飘到冰川上,也是致使冰川加快消融的身分之一。
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长江源地域是全球水资本最为丰硕的区域之一,具有年夜量冰川资本。但本世纪以来,天气延续变暖,长江源区冰川在不竭畏缩,雪线上升、水土流掉等问题也逐步凸显。
据《中国天气转变蓝皮书(2024)》数据,2023年年夜冬克玛底冰川结尾畏缩了10.6m,小冬克玛底冰川畏缩了4.9m。由于2009年的强烈消融,冬克玛底冰川被割裂为年夜、小冬克玛底冰川。2009至2023年,年夜、小冬克玛底冰川结尾平均畏缩速度别离为每一年8.7米和6.5米,畏缩速度整体呈较着的上升趋向。
另外一份监测数据显示,小冬克玛底冰川在全部丈量周期内(2019/07—2021/09)向撤退退却缩了18.1米,在一个消融期内平均减薄厚度为1.981±0.776米。在这段期间,冰川年夜约履历了两个消融期,冰面减薄年夜约在4米至5米,而冰川边沿部门减薄水平到达9米摆布;别的,还发现这条冰川发育的排水通道和污化面,均在分歧水平上加快了冰川消融。
薛雨昂供给了一个更加直不雅的对照:2011年摆布设立在海拔5400米的景象形象站,在2023年时已降落至海拔5391米。据他们不雅测,三十多年来,冬克玛底冰川结尾畏缩了400多米,冰川厚度直接减薄了9米。
当前,天气转变逐步成为全球共鸣,其对冰川的影响也引发国表里冰川学专家的留意。科考团队经常使用在权衡冰川转变的不雅测参数有物资均衡、冰川活动速度、结尾长度、冰川面积、冰川概况高程等,此中物资均衡系由冰川概况能量转变激发的冰川物资出入的转变,是冰川转变的要害进程之一。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很多冰川的物资均衡消融量年夜在堆集量,每一年根基上都接近负均衡。
冬克玛底冰川也不破例。“持久监测以来,它的趋向都是负的物资均衡。不外,客岁因降水量多,呈现过正的物资均衡。”何晓波直言,但冰川整体趋向仍然是畏缩。
何晓波说,今朝,他们对冬克玛底冰川展开的是一个邃密化不雅测,在冰面上架设了5台主动景象形象站,监测降水、气温等数据,另在冰川四周架设了近三十套主动不雅测装备。
“依照百米一个梯度的密布装备不雅测。除此以外,我们在冰面布设了最为传统的物资均衡监测方式——打花杆,每个半月监测一次数据。”何晓波暗示,他们但愿获得这条冰川的数据模子,为反推曩昔、猜测将来冰川若何活动带来主要参考价值。
冻土勾当层厚度在增添
冰冻圈的研究工作离不开冰川,也不克不及少不了冻土。
时过午后,高原冻土表层最先熔化,地面变得湿滑,科考队车辆不时在原地打滑。
为了保障科考工作顺遂进行,站长何晓波和一些学生们专门学会了骑摩托车。此次从唐古拉站动身,何晓波和常驻唐古拉站的工作人员王平易近便骑着摩托车在前方带路。一路上,鲜有人迹,只见藏野驴、藏原羚闲适地在高原行走,鼠兔偶然窜出洞窟探头相望。
“有时辰车陷了怎样办,陷进去出不来,这个时辰有两辆摩托车,就绝对能出来。”从两顶帐篷到此刻的两间简略单纯板房,唐古拉站建站近21年,何晓波在这扎根科考近20年,有着丰硕的野外科考经验。
海拔5050米,座落在冬克玛底冰川脚下的唐古拉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科学考查站。这个站点主攻研究内陆干旱区典型冰川流域和青藏高原代表性冻土流域在天气转变前提下的径流响应进程,切磋冰川冻土转变在水资本中转变的感化,为猜测天气变暖环境下冰川和冻土转变在长江源水资本转变中的进献供给根据。
2005年4月,何晓波第一次来到唐古拉站,介入中国科学院牵头的冰川冻土项目。何晓波回想,初到站上时,面前就是一片冰雪世界,“冻土像钢铁一样”,他们想钻孔都钻不下去。
“在极高海拔的冬克玛底河道域,年夜量的湿地、池沼也消逝了。”何晓波说,这片区域冬季时候变短,也是响应天气转变的一个进程。往年,他们五六月份到站上,地上的冰还没最先化,此刻4月份冰就渐渐最先化了,河流里也有水流了。
谈到江源庇护时,何晓波说,必定想到冰川四周地域的草原生态庇护。但近年,在草甸长得最好的处所他们发现,多年冻土的勾当层变厚了,当前监测的数据显示为1.6米摆布,而在2005年厚度为1.2米摆布。这意味着天气在延续变暖,并且勾当层增厚直接影响泥土含水量和碳轮回进程,影响着水源修养功能,对其周边生态情况发生影响。
多年冻土是冰冻圈的主要构成部门,它的存在和转变对区域天气、碳轮回、生态情况和水资本平安、寒区重年夜工程扶植和平安运营等发生显著影响;冻土勾当层指的是笼盖在多年冻土之上冬季冻结夏日熔化的土(岩)层,是多年冻土与年夜气之间水热互换的界面。
为了探冬克玛底冰川的“底”,此次科考工作预备来一次手艺改革。何晓波介绍,他们预备测验考试借助无人机平台,集成激光、探地、定位系统的非接触式探测雷达手艺(LGPR),对冰川展开丈量厚度工作。另外,此次尝试还要操纵高精度现代手艺手段,经由过程无人机机载探地雷达(GPR)、激光扫描(LiDAR)、视频测绘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等方式,切确获得冬克玛底冰川的冰下地形和地表地形数据,评估冰川转变趋向,为天气转变研究和区域水资本治理供给科学根据。
在海拔5000米之上,因天气前提卑劣、可达性、旌旗灯号强度等身分干扰,这对无人机来讲是一种挑战。手艺员利用年夜型无人机搭载探地雷达飞翔,进行得其实不顺遂。在屡次测验考试后,无人机都未能起飞。这时候,高原上忽然刮起了风,紧接着飘起了小雪。此次手艺测验考试以掉败了结。
高原上的风雪愈来愈年夜,大师只能抛却,将探地雷达从无人机上拆下。何晓波提议,第二天仍是采取老法子,靠人力抬上探底雷达功课,完成不雅测数据。两名队员走曩昔,像抬肩舆一样将装备抬起,掂了掂重量,“没拉着轻松”,感受还行。
固然此次非接触式探测雷达手艺(LGPR)对冰川不雅厚测验考试掉败,未能周全完成对冰川的功课。但在何晓波看来,数据质量就是生命,在将来的科考工作中,他将继续与其他科研队员致力在寻求手艺的全主动,但愿站上实现全主动监测,实现数据的高效能、高效力、高质量。
亚洲水塔变暗与极端天气
在全球天气变暖布景下,研究显示,全球山地冰川整体处在畏缩状况。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有快要6000条小冰川消逝,年夜大都冰川在萎缩。长江源区冰川遍及处在结尾畏缩、面积减小和厚度减薄状况。
何晓波介绍,据不雅测,他们发现冬克玛底冰川、格拉丹东主峰等长江源区首要的冰川,其厚度显现出不竭减薄的趋向。“这也申明冰川最年夜的一个调蓄能力在下降,轻易致使生态情况呈现掉衡。”
在采访中,何晓波屡次向彭湃新闻记者提到,长江源区正在变暖、变湿、变绿、变暗,这类延续暖湿化将带来冰川萎缩、水土流掉等诸多挑战。此中,变暗的首要特点是冰川、积雪面积减小和植被变绿配合致使的地表倒映率减小。
何晓波进一步注释,天气暖湿化首要表示在冰川、积雪等固态水体消逝与河道、湖泊等液态水体增添的掉衡,和内流区水资本增添与外流区水资本削减的空间散布掉衡。
“必然时候、水平上有益在下流地域生态情况变好,但也给冰冻圈带来冰湖溃堤、冰崩等灾难频率增添的风险。”何晓波暗示,为应对天气转变、冰川消融,当前他们需要做的是,一是削减冰川污化的物资来历,二是庇护草地生态。
长江科学院水资本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洪晓峰在接管媒体采访时也说,“受全球升温影响,冰川消融畏缩加重,易激发季候性洪水、冰崩等灾难。同时,当冰川消融到达拐点,对江河径流补给功能削弱甚至损失,也会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另据新华社报导,长江上游极端降水产生频次和强度在增添。监测显示,2024年7月1日至7月22日,长江源区降水较终年同期偏多53.5%,为近10年同期最多。
天气延续暖湿化的趋向,除激发在长江源区的极端降水事务外,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其他地域极端气候天气事务的产生频率。
8月18日,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绩果发布会上,姚檀栋院士提到,被誉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正在变暗,它将引发地球系统进程重年夜转变,激发亚洲季风环流调剂,增添我国极端天气事务产生的频率。
亚洲水塔变暗激发亚洲季风环流调剂,和极端天气事务产生频率之间有何联系?
有专家暗示,所处地舆位置、年夜气环流转变、海陆散布、地形地势等配合感化,培养了世界各地分歧类型的天气。年夜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和蔼候转变的首要变量之一。覆盖在地球上空的各个高压、低压系统,不竭移动、加强或削弱,带来了分歧时候的阴晴雨雪气候。从长时候标准看,年夜气环流在一年四时中显现必然纪律,但如果其呈现异常,极端气候极可能就发生了。
中国景象形象局在本年7月发布的《中国天气转变蓝皮书(2024)》显示,在全球变暖布景下,将来我国极端高温事务将显现出增多趋向。将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将上升1.7℃~2.8℃,此中华东地域和新疆西部增幅最年夜;中国区域平均高温热浪天数将增添7~15天。特别是在高排放情形下,今朝5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务到本世纪末将变成1~2年一遇。将来我国极端降水增添的幅度年夜在总降水量,变率增年夜,降水更趋在极端化。将来30年,持续5天最年夜降水量在全国规模内显现一致性的增添趋向,西北东部和黄淮流域,增添幅度将跨越10%。
极端气候亦在全球频发。世界景象形象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天气状态陈述》指出,热浪、洪水、干旱、野火和敏捷加强的热带气旋酿成的灾难导致数百万人的平常糊口堕入窘境。
当前,社会公家对天气、冰川的高度存眷,也申明了人们对将来的耽忧,天气危机将是人类面对的一项主要挑战。
(原题:《探秘长江源区冬克玛底冰川:变薄的冰川与生态掉衡耽忧》)
特殊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在传布信息的需要,其实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不雅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小我从本网站转载利用,须保存本网站注明的“来历”,并自大版权等法令责任;作者假如不但愿被转载或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